立德樹人 精藝圖強

學校公眾號

政務公開

政務公開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學校概況 > 正文
學·?!ず啞な?/b> 發布時間:2015-05-09 23:01:37      來源:          

  湘潭生物機電學校是一所全日制的中等職業學校,位于湘潭市郊伍家花園??谷諔馉幊跗?,這里曾是著名將領杜聿明任 200師師長時的師部所在地。 現在的校園范圍內,曾經有一個簡易的操場。杜將軍曾率部在此練兵習武,奔赴抗日戰場。

        伍家花園,地處城鄉結合部,面臨湘潭縣糧倉十萬垅,湘黔鐵路、潭邵公路橫貫其間,宋仙公路經過學校門口。學校與市農科所、原種場、塑料八廠、湖南省煤田勘探六隊為鄰,和湘潭大學隔畈相望。這里交通方便,卻沒有城市的喧鬧。校內林蔭夾道,花草飄香,綠樹紅樓,交相輝映。寬闊平坦的水泥路,把全校連成一個整體。
        1992 年學校被湖南省教委、湖南省計委定為合格普通中專學校,爾后有長足的發展,1999 年被省教委評為省部級重點中專學校,2004 年被教育部評為國家重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2004 年全校有園林、動物科技、電算會計、電腦文秘、電子電器、計算機應用與維修、商貿英語等十個專業,在校學生 1700 余人,擁有固定資產 4000 余萬元,校舍建筑面積已達 5000 余平方米。
        湘潭生物機電學校從她的前身湘潭專區農業合作干部學校算起,到現在已是 59 年了。她走著一條艱難曲折的發展道路,經歷了創立、發展、停辦、恢復和振興等不同階段,潭科子弟已遍布三湘大地,并且進一步踏遍天山南北?,F就59年的過程,分階段加以敘述:
 
  一、前身序幕(1956—1958)
 
  湘潭生物機電學校的前身是湘潭專區農業合作干部學校,更向前追溯,則是湘潭專區干部學校和湘北建設學院。校址在湘潭城內文廟。但是專區干校和建設學院的教學內容幾乎全是服從和服務于中心工作的政治培訓,極少學習其他業務,只能算是一般的干校。
   1956年,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獲得迅猛發展,亟需培養大批善于經營管理和熟悉農業科技的人才,單純的政治培訓,已遠遠不能適應形勢的發展。因此,湘潭專署決定將湘潭專區干部學校改為湘潭專區農業合作干部學校,并且指出“今后訓練對象以我區高級農業合作社的社主任、總會計、農業技術員、畜牧技術員為主。”根據這一指示精神,合作干校于1957年上期開始招收學員 400人,按上述四種不同的學員對象,分設了四個專業班,即經營管理班、會計班、農業技術班、畜牧技術班。與專區干校的教育內容不同,合作干校以業務學習為主、政治學習為輔。為此,專署領導從各地調來大批農業科技人員從事專業教學,并建造了一幢高標準的教學樓。從此以后,農業合作干校不再是一般的干校,而是帶有“農”的特點。如果說,我校的發展過程像一部連續劇,農業合作干校便是它的序幕。
 
  二、躍進又躍退的建校初期(1958—1961)
 
  1958年 5月,湘潭地委決定在湘潭專區農業合作干部學校的基礎上,創建湘潭專區農業學校,校址選定在湘潭市西郊的伍家花園,臨時校址則仍然是市文廟內原專區干校舊址。同年下期首批招生,招生對象從過去的以招收干部為主,轉到以面向社會招生為主,只保留個別干部班。7月4日開學,在當時大躍進的驅使下,校名一再變更,8 月改名為湘潭專區農業??茖W校;年底,學校遷至伍家花園新址,舊址移交給湘潭師專;1959 年 1 月,??茖W校升級為湘潭專區農學院,對農場、農科所實行統一領導。同時還把鄰近的花園大隊也納入管轄范圍,名曰二分場,不過仍分開核算。同年 10 月高潮回落,湘潭專區農學院還原為湘潭專區農業學校,二分場也恢復為花園大隊。
   高潮時期,在校學生多達 907人,教職員工92人,先后設有農學、植保、牧醫、土規、農機、師訓等六個專業。適校伊始,只建成了教學樓、禮堂、食堂等用房,師生員工多擠在農科所內。經過邊學習、邊勞動,才建成了 6棟土筑墻的平房,初步解決了師生住的問題。以后又在農科所境內建成了7棟校舍,因地點靠西,故名西院,而稱先建的9棟為東院。兩處合計有房屋16棟,建筑面積8400平方米,基本上解決了教學和生活的需要。與此同時,還與之相適應地建添置了大量的課桌、床鋪、圖書、儀器和其他辦公用品等。
   三年經濟困難時期,黨中央對各項建設事業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我校是調整對象。1960年10月,學校動員200多學生回家生產,接著又動員 460人下放農村勞動。1961年8月,湘潭地委決定我校停辦,學校負責處理善后事宜,對學習期滿,成績及格的358名學生,按規定由學校頒發畢業證書,且部分地分配了工作;凡未分配工作的畢業生和肄業生,除125人繼續保留學籍,留在農場邊學習邊勞動外,其余全部下放回鄉生產,或回原籍擔任大隊干部。同年 12 月,學校建制撤銷。到1962年 5月份止,留場學生中,有少數人自動離場; 未走的人中,一部分轉為農科所、農場職工,或抽調參加工作,余下的40人全都下放回家;教職員工陸續調離,全部校產轉歸農科所經營。
 
  三、時停時辦,名為耕大,實為我校的斷續時期(1962—1972)

        1961年底我校建制撤銷后,農科所負責經管校產,吸收安頓了部分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他們認識到,實行科學種田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的主要途徑,我校還是非辦不可。1964年農科所寫了《關于開展半工半讀農業學校辦學計劃和意見向地委的報告》?!秷蟾妗分赋?,學校要貫徹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的方針,學制三年,學生以貧下中農子弟和黨團員積極分子為主要對象,從哪里來到哪里去。強調自力更生,國家只給予少量啟動資金,以后靠學員勤工儉學的收入,逐步自給。教學內容要打破一般中專課堂設置的框框。“緊密結合生產,學用結合,急用先學”、“少而精”。 1966年5月,湘潭地委組織部從瀏陽調來劉召春同志擔任湘潭耕讀大學黨委副書記、專職副校長,黨委書記由地委副書記高臣唐同志兼任。湘潭耕讀大學的校址便設在我校的東院。劉召春同志到任后,按照上述報告精神,正式招生200余人,其中70%是黨團員。劉曾帶領工作隊員到廣東、廣西等地參觀,學習辦學經驗,一度搞得紅紅火火。但是隨著“文革”的深入,劉召春同志被造反派奪權,發配勞動改造。學校勉強維持到1968年底,終于停辦。國家承認學員的中專學歷,學校的檔案資料均由當時的地革委教育組接收。
     耕讀大學雖然也是農業學校,并且還辦在原校的校址上,但由于特別突出政治,一開始就聲稱要打破普通中專課程的框框,所以辦了兩年多,卻一直未納入農校建制。 后來耕讀大學學員要求落實學歷,也是由教委直接發給文憑的。 在1987年我們編的《校志》中也就沒有寫上這一段插曲?,F特實事求是地予以補上。這種名為耕讀大學實為我校狀況,是由于那時很多事情都沒有規范而造成的。
   耕讀大學停辦后不久,學校校舍即全部為湖南省煤田勘探六隊占用,他們在校園內打了水井,一條簡易公路直穿而過,把校園分成兩部分,到處機器轟鳴,雜草叢生,已經沒有一點學校的樣子了。
 
  四、恢復建制,蹣跚前進(1972年底—1977年)

        1972年11月,湘潭地委決定恢復湘潭地區農業學校建制。校舍只限于建校實期的東院,西院已屬農科所和原種場所有。
   復校后,首先只是舉辦短期的農技干部培訓班,到1973年7月,才正式納入國家招生計劃。 5年累計招生555人,在校學生一般是200人左右,先后設有農學、植保、牧醫、棉花、蠶桑等五個專業。 這一階段的大部分時間正處于“文革”后期,極左思潮仍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著整個教學過程。“學朝農”、“學共大”,頻繁的開門辦學,嚴重地干擾了正常的教學秩序。招生則是采取以推薦為主,結合考試的辦法。校舍殘破不堪,部分房屋仍為煤勘六隊占用,師生員工都擠在建校初期修建的危房里,在這百廢待興的情況下,學校只是勉強擠出資金新建一棟教學樓和一棟教職工宿舍,解決了急需的教學場地和員工的居住問題。復校以后,雖然困難重重,步履維艱,但終究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五、撥亂反正,趨向穩固(1978—1982)
 
  1977年下期,國家恢復了大專院校統一考試的招生制度,特別是1978年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整個教學工作逐步走上正常發展的軌道,突出表現在教學指導思想上擺脫了“左”的束縛,批判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反對嚴格要求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種種謬論,旗幟鮮明地提出了“以教學為中心,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口號,鼓勵學生認真讀書,學好本領,不做“白卷英雄”。
     與此同時,學校新建了實驗大樓、學生宿舍、單身職工宿舍、大小食堂、鍋爐房和浴室,拆除了六棟土筑墻平房和舊食堂等危房,基本上解決了師生吃和住的問題。另外,還在校園的周圍砌起了圍墻,使橫貫校園中心的公路改道,學校才真的像個學校的樣子了。這一時期內,畢業學生有1850人,在校生維持在300—400人左右,開設的專業除原有的農學、植保、牧醫外,撤銷棉花、蠶桑專業,新開果茶專業。
     但這一時期,學校的教學、生活等方面都還存在不少問題:煤勘六隊占用的房子直到82年才全部騰出,教師因缺乏住房,不得不占用部分學生宿舍,幾個人同擠在一間房子里,諸多不便。特別是用水、用電、體育場地三大難題一直困擾著學校。師生員工幾百人的用水全部有賴煤勘六隊的水井供應,受制于人;學校沒架用電專線,經常停電;體育場地僅有籃球場,其余一片空白;專業教師奇缺,靠請臨時教師維持局面。
 
  六、平穩發展(1983—1992)
 
  1980年,上級領導給學校分來一批大學生,他們是國家恢復統考后第一批畢業生。1982年湖南農學院湘潭分院撤銷,部分員工調來充實我校。這兩股生力軍的到達,大大地增強了學校的教師隊伍。1983年,我們已全部辭退了所請的臨時教師。
   我校的專業設置,一向以農學為主,其次是牧醫和植保。但隨著大農業思想的出現,迫切需要管理人才,種植業也不能老是糧棉油。為了適應這種形勢,1985年我們增設了農經管理和農業會計專業,擴改果茶專業為園藝專業。實踐的結果,證明這一增一改的方向是對的。時至今日,財會、園藝仍是我校的主體專業。
   在這個時期內,學校為了改善辦學條件,進行了多項基本建設。
   第一是打了水井,架設了用電專線,修好了運動場,從根本上解決了多年困擾師生的缺水少電和沒有體育場地三大難題。
   第二是新建了圖書館、辦公大樓,對兩棟舊的教學大樓中的一棟計劃拆除重建,另一棟進行大修,被白蟻蛀壞的禮堂也拆除重建?;旧蠞M足了教學上的需要。
   第三是新建了兩棟教工宿舍,解決了員工的住的問題。
   經過十多年的建設,我們可以自豪地說,整個校園內,除了禮堂左側的那株大樟樹是建校時就有的以外,其余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是全新的,已找不出一點舊的痕跡了。
   很顯然,這一時期的發展,只是表現在教學條件的改善,教學質量的提高,辦學規模卻一直徘徊不前,在校學生只有 400人左右,直至1992年還只有527人,離上級要求我們達到的640人的標準還差一大截。
 
  七、躍進騰飛(1993--1999)
 
  經過幾年的辦學水平的評估,我校被評定為B等一級學校,比起A等來還有很大的差距,主要是辦學規模等硬指標相差太多。辦學水平評估的結果,無異于對我們擊一猛掌,喚起了我們的憂患意識。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在商品經濟的大潮中,停滯不前就意味著倒退,而倒退就有被淘汰的危險,當時最重要的任務便于工作是千方百計尋找辦不門路,擴大招生規模,經多方聯系,終于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建立了良好的關系,為他們培養人才。到1993年年底,在校生便達到 657人,超過了省市領導要求 640人的目標,停滯不前的局面有了突破,只是有待繼續前進。 1994年6月,市領導給我們調來了新校長蔣國平同志。新校長的來到,新的校領導班子的組成,是學校得以躍進和騰飛的契機。蔣國平同志經過周密細致的調查研究后,于1995年初提出一整套適合我校具體情況獨特的辦學思路:“從嚴立遠、創牌致富”的八字治校方針,以毛澤東思想為指導,以八字方針為具體內容,以南街村吃苦奉獻精神為榜樣的“潭農精神”;“一年小進步,三年大進步,五年創 A等名牌學校”的發展目標;以教學為中心,以學生養成教育專業思想教育、理想前途教育為德育工作重點的教育思想;“合格+特長”的培養目標;“增強學生動手能力”的質量意識;…… 如此等等。他著重提出,反復倡導并身體力行,從而使大家統一了思想,確定了奮斗目標,明確了努力方向。
   新的領導班子千方百計擴大辦學規模,著重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方面鞏固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關系,另一方面根據人才市場需要,新辦公關文秘、工民建等新專業,使學校成為培養支邊、扶貧、種植、加工、貿易和科技管理人才的綜合學校。新的校領導班子很注意廉政建設,明確規定在經濟活動和招生工作中,不能收取回扣和財物,實在不能退回的,上繳學校。這對我校說來是開天辟地的大事,過去有的領導和經辦人拒收錢物的事是有的,但形成一種制度或紀律,則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我校正在養成一種廉潔奉公的良好風氣。
   勤政加廉政,碩果兆豐收。 學校 1995 年招生 597 人,學生總人數達 1500 余人,為 93 年的兩倍,并首次舉辦了新疆大專班,96 年學校創收 200 萬元,加上政府拔款 80 萬元,實現總收入 300 萬元,一棟投資 260 萬元,建筑面積 4800 平方米的教工宿舍已經建成。全校教職員工的精神面貌和校園風貌都煥然一新。95年,我校共獲得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計劃生育、愛國衛生、共青團工作等多項先進??烧f是全面豐收。一向默默無聞不被新聞傳媒注意的湘潭農校,95年湘潭電視臺竟播發了12條有關我校的新聞?!度娑际袌蟆?、《湘潭日報》、省、市電臺、《湘潭通訊》、《湘潭宣傳》等新聞媒體經常報道有關我校的新聞。我校不再是默默無聞,而是香飄三湘大地。
   1996年7月我校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建制地輸送了兩個班的學生共95人,支援邊疆建設,他們唱出了豪邁的歌聲。
   1999年,學校繼續加大發展力度,投資百萬元建起了體育館,轉讓了市原種場、農科所一片 25 畝面積的桔園,建成園林實習基地,并新建了教學樓,由原來的電腦房發展成為擁有 450臺電腦,3 個多媒體室、1 個語音室的計算機中心。同時,學校加強內部管理,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實行全員待崗,中層干部競聘上崗,其他人員雙向選擇,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選送了 5名教師學習園林制圖等技能,選送了 5名教師就讀碩士研究生,大幅度提高學校的競爭能力。使學校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穩步發展。為拓寬辦學門路,學校一方面與華中農大、湖南農大合作,提高學生學歷檔次,另一方面開展短期培訓,在全省率先舉辦了鄉鎮干部農業素質培訓10期,奶牛技術培訓班,形成了長培短訓為一體的辦學體系。

       八、高速發展(2000--2010)

        2003年,湘潭農業學校更名為湘潭生物科技學校,次年被國家教育部確認為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2004年,學校被省教育廳、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確認為湖南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骨干基地、湖南省職業院校農民工培訓基地。
       2007年,湘潭生物科技學校和湘潭機械電力學校合并創建職教品牌。作為湖南現代農業職教集團的會員單位、湘潭市職業教育集團常務理事單位,學校形成了以農業類專業為主體,以加工制造類、社會服務類專業為補充的專業結構。“十一五”期間,學校畜牧獸醫和園林技術專業分別建成省級精品、特色專業,家禽傳染病防治建成省級精品課程,中央財政支持的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實訓樓項目建成并投入使用。2008年學校被省教育廳確認為省級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2010年元月學校被確認為“湘潭市首屆十大技能培訓基地”。

       九、國家示范校建設(2011—2015)

        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聯合頒發《關于實施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計劃的意見》,決定組織實施國家示范校建設計劃。2011年8月學校決定:搶抓最后機會,第二年申報第三批國家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項目。
        2012年9月學校被教育部等三部門確認為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立項建設單位,建設期為2013年—2015年。12月7日湘潭市政府下文兩校合并更名為湘潭生物機電學校。
        學校牽頭成立了湘潭現代農業產學聯盟,以此為依托,學校先后完成了“農村勞動力轉移”、“陽光工程農民創業”等諸多項目的培訓任務,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學歷班的開辦走出了精心培育現代職業農民的新路子。
        “十二五”期間,園林技術專業建成省級特色專業,獲中央財政支持的農機實訓基地、教學綜合樓建設項目已順利投入使用,畜牧獸醫省級示范特色專業、農機省級特色專業、園林技術專業生產性實訓基地、現代農藝校企合作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獲得獲得省級職教重點項目立項。



 
 
  

上一頁:  歷史沿革        下一頁:  2008-2020年發展規劃(提要)
?

Copyright 2020 ? 湘潭生物機電學校版權所有 湘ICP備13009531號-1

地址:湘潭市伍家花園 電話:0731-55880087 技術支持: 湘潭生物機電學校信息組 [管理登陸]

亚洲熟女乱色一区二区三区